相里堡村是中国传统村落,位于新城区东南黄河西岸,由于河岸崩溃,村子逐年西移。
村上现有人口3700人,是韩城人口大村之一。据张家巷东寨石碑记载,上溯春秋战国时期,晋献公重臣里克,扶晋惠公即位,遭受猜忌,迫使里克自尽,合族逃往黄河西岸。由于从相城逃出,本姓为“里”,便从此改姓为“相里”,围堡居住,故称“相里堡”。村名始见于金承安四年(1199年)圆觉寺古钟铸文。
古巷南门
元代以后,相里堡古堡、古寨、古村、无影山相继形成,明清两朝,商贾云集,财源茂盛,故称南北五村。当时有八组庙宇,释道儒家共存,名冠一时,各族祠堂林立,地域文化十分丰厚。贾族先贤贾弘祚,清顺治进士,陕西道监察御史,曾出资倡修东塬要道,石条铺坡,雄伟壮观,史称察院坡。1937年,马忠印、张文明、刘养才等受革命思想影响奔赴延安就读“抗大”,马忠印解放后授少将军衔。黄百川开韩城工业先河并记入《365体育滚球_中国体彩网-【唯一授权推荐网站】@:志》。相里堡历来重视教育,兴办义学,陈家巷有一条“义学巷”,曾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不少有用人才。
门楣
在相里堡村寻古,虽说是村子西移,黄河岸边仍留下许多古迹。这些古迹不仅建筑精美,而且有美丽的传说令人神往。据张奇所著《古堡拾遗》一书记载,相里堡有“八景”,分别是:相里古堡、无影仙山、精忠水洞、稀奇古树、半截子城、龙凤滩坡、黄河堤坝和河滩湿地。龙凤坡、精忠洞、槐抱椿、无影山、半截子城充满传奇色彩。
照壁
龙凤滩坡与闯王李自成有关联。大顺永昌元年,闯王李自成挥师南下攻打韩城县后,指挥部扎营在老城西街口以南的当铺内,人们称之“闯王行宫”。他将军队整编为十八个营,准备率军东渡黄河,用声东击西的战略,十五个营从禹门口强渡,其他三个营从相里堡东头村偷渡黄河。那时候,滩坡路窄坡陡,骑马难行,于是闯王和士兵们徒步下坡。走到半坡休息时,闯王叹息道:“事成之后在这儿修建个龙凤亭吧。”夫人高桂英言道:“这坡当然是龙凤坡。”以后人们便把东头滩坡就叫“龙凤坡”了。之后人们便在半坡闯王休息的地方修建了“龙凤亭”。清顺治年间,官府派兵烧毁了“龙凤亭”,而“龙凤坡”留了下来。
槐抱椿
相里堡张巷村东头有棵“槐抱椿”。据《古堡拾遗》记载,此槐树是相里氏人在此掘井居住时所种。1990年前后,这株800年槐树洞穴中竟然长出了一棵椿树,进而生根发芽,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。
古堡寨门
张家巷东凸老寨是相里古堡发祥之地,此地现为张家巷东凸老寨。元末明初,相里氏后裔逃避兵祸,相继逃离。其中一部分逃离到山西万荣县阎景村改为李姓,后成为晋南一代大富户,这便是山西晋南“李家大院”。古堡寨墙和寨门尚存。
无影山千百年来一直是一座破烂不堪的旧神庙。传说清道光年间,青年张敬亭考中进士,属林则徐禁烟派人士,禁烟失败后,张敬亭停职回家养老,忽然有一天在堡子上想到他在致学时巧遇老鹰抓白狐,因保护白狐后又遭老鹰迫害,白狐化装成白发老头,帮他治病。这个传奇故事在村上代代相传,1924年村人张鼎山等人募银修复了堡子上的神庙,张鼎山先生根据先辈们的传说亲笔在山门口写了“无影山”三个大字,从此以后,人们便称堡子上为“无影山”。
垂花门楼
相里堡张家巷西头有一座南北走向的“半截子城”。明朝初年,相里氏后裔相里瞻在此招兵买马,围堡筑城,企图抗明复元。不料城只修建了一半,便被明朝官府发觉,于是派兵前来诛灭九族,相里氏人听说后便纷纷外逃。
王柳巷村村东头有个涝池。民国初年,每逢大风大雨过后,涝池的水便溢出了岸,造成灾害。柳子经、柳兆家等人带头捐款,群众自筹资金,请张鼎山先生设计工程。
精忠洞
张先生就按照地势险峻的特点,决定上面建庙敬神,下面建槽流水,便在照碑上做了小神庙,名曰“精忠洞”。两侧对联曰:“江南文武寒心,河北英雄丧胆”,以纪念宋朝民族英雄——岳飞。这座别具文化风格的排洪工程为村民营造了一个幸福的生活环境。